找到相关内容104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美学若干局限分析

    道”,现实中的各种可言说的事物,反而具有非“道”、非“”的含义了。而老庄的“道”,则具有“天地有而不言”(注:《庄子·知北游》。)的“”的含义了。  不过,我之所以说老庄的“道”没有真正体现...基本可谓进入了“自然而然”的境界。所谓“仁不仁”(注:《庄子·齐物论》。),“至仁无亲”(注:《庄子·天运》。),“圣人者,原天地之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注:《庄子·知北游》。),阐述的也是...

    吴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0257867.html
  • 佛教影响与魏晋时期美学精神转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诗二十首》),都表现出一种以自由为天地间之的情怀。特别是宗炳的“畅神”说——“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更明白宣示这种“”乃是其全部关怀和...带来宽松的氛围;一统的中央集权的解体使个人意识苏醒;战乱连绵、生灵涂炭的现实强化了人们对于悲剧性生存境遇的感悟;玄学的盛行使士阶层拥有了真正是表现自我的话语和属于自我的思维;世俗政权的乖张冷酷和频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2661750.html
  • “诗意的栖居”与禅的自在

    给人带来善的判断和是非好坏的判断,只是能促使人审美能力和美感品位的提高,真正的、至应当与善和大道相融合。从希特勒的纳粹帝国的大批杀人魔鬼皆是具有极高音乐美术建筑造诣的高官来看,极高造诣的艺术...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内涵的探讨,将其与老庄和禅宗所倡导的人生境地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在世俗人生的层次上“诗意的栖居”,即“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居住在地上”是人生最好的存在内涵,并进...

    杨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5242531.html
  • 佛教美学的知识论依据——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连载之十六

    包含有人生之理。那么,缘起论规定了怎样的审美智慧呢?  佛教认为,因缘即和合,一切事物皆因缘所成。故从物质到心理都是一些“蕴”(集合)。“五蕴”(色受想行识)含摄身心,居于刹那流变,永无自性。但凡俗...生死烦恼于“不怖不惊不畏”之中,这种智慧,就是觉之!对此,笔者还比照宗教学者、修行者之所谈,发现他们谈到的三种情况无非归诸佛法之“悟”:一说无修不及悟,修力到处自然悟;一说佛法无边,悟理自是一...

    赵建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0244259.html
  • 《傅青主先生墨迹小楷金刚经》及其相关问题

    之多,阐述佛理之精,都是同时代士人少有的。  傅山所结交僧人,据邓之诚先生《骨董琐记》中《傅青主二十三僧纪略》载,有达岸、、惠聪、达中、石痴、蝶庵、尺木、蕴真、石影、方义、普福、明豁、雪峰、上达、...许多。二○○六年春,王先生专程来太原,将所藏《傅青主先生墨迹小楷金刚经》原彩版扫描一份送我,随后并寄来一些相关资料。关于《傅青主先生墨迹小楷金刚经》,文献记载有多本流传。《傅山全书》附录五有常赞春《跋...

    姚国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2351898.html
  • 佛教融入中土的历程和某些启示

    此论一出,朝野喧哗,佛教徒尤其痛心疾首,范缜舌战群僧,日服千人,当时的齐竟陵王萧子良,发动僧俗名流数十人与此辩难,而终不能屈。便派王融谓之曰:“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执之,恐伤名教。以卿之何患不至中...神灭论》在现今看来已不足为奇了,但当时他以一人之力与全社会对抗的英雄气概,就足以让后世代代景仰和尊崇。   当时认为“天下决无佛鬼”的思想和信念,“常谓死者神灭”欲著《无鬼论》的人还有人在,略早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2158382.html
  • “道”与“心”——小论庄子与禅宗的共通之处

    行为方式。在《知北游》中,他这样解释:“天地有 而不言,四时而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进一步讲,人在“无为”状态才真正...对作为“人生之”的“自然无为”境界的深切热爱与执着追求,而这些也是后来古代诗词和绘画等文学艺术作品所求的境界。  在“既雕既琢”的纷乱时世,庄子号召人们以“无为”的心态“复归于朴”。而且,他给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459976.html
  • 抗日烽火中的佛教

    贡献。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安上“通匪”罪名,投入牢狱。经营救出狱后,避居上海,但国民党反动派仍不放过他。上海《晚报》以显赫标题报道:“镇江焦山匪首雪烦畏罪潜逃上海”。又被上海反动当局关押了十七天。 ...一时俱作。他号召台湾、朝鲜、日本四千万信佛民众,迅速成为联合,以菩萨大悲无畏之精神,晓喻日本军阀政客因果之道理,制止其一切侵略行动。如劝阻不听,则进而联合东亚、南亚及全世界之佛教徒,组成佛教国际,...

    方 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4061702.html
  • 中国山水园林景观中的禅宗思想及其文化内涵

    ,而使你感到江水宽阔,烟雾生腾。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越,因而少能够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这种正是禅在枯涩中蕴含生机的,受到人们的钟爱。   ...天开”。然而真正的天地在于山水环境景观融入自然,体现一种含蓄表意的。绍兴的东湖,利用人工开山取石的废坑,稍作改造,呈现在人们面前是山水洞石,曲桥小舟,一派情趣,成为绍兴东部一大名景。无锡的三山,鼋...

    尹安石 徐 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4170085.html
  • 行脚深深—余秋雨在台湾佛光山的演讲

    这个境界不仅善,而且。世间的总离不开人类的精神追求,没有这种追求,浩瀚的沙漠和雄奇的群山只是一种无生命的存在,至少只是一种未被开发、未被唤醒、未被点化的,因此也就无所谓。由此可知,远行的僧人...行脚深深—余秋雨在台湾佛光山的演讲   作者: 余秋雨  在古代的中国地上,走得比较远的有四种人:一是军人,二是商人,三是诗人,四是僧人。军人奉命,商人逐利,远行的目的比较浅显。诗人的远行就深刻...

    余秋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5174747.html